發表文章

2025三月上海的文與花之旅@上博東館+上圖東館+上海東方藝術中心+世紀公園

圖片
這是 " 上海的史前遺址及關聯博物館 " 的遊歷紀錄之四 世紀公園是2024年 11月下旬去的,這次順著路線介紹寫進來。 上海世紀公園 園區不小 ,聽說可租 自行車。公園有四個主要出入口靠近地鐵站,照片此處是地鐵 2 號線科技館站近1號門入口,2 號線下一站是世紀公園站近 7 號門,有一片漂亮的落羽松(水杉)。春花秋葉的季節,若到此區或可順道一遊。 2024 年 11月 下旬 拍的銀杏   上海圖書館 (東館) 上海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就可查書,頗為便利。圖書館或許是,除了北京幾個開放民眾參觀的大會堂之外,中國最安靜的公共空間。 圖書館大廳 請放大照片看 ,大窗片上的白葉既非窗花也非樹影,那是藝術 。窗外是 "閱讀森林" 。 看看 : 徐冰作品《 鳥飛了 》 圖書館空間很大 ,隨意在藝術類書架區走走看看 ,巧遇史老師《尋找塞尚》的簡體版,封面註明"台灣出版最高獎—金鼎獎最佳圖書。 到上圖東館很難不到"閱讀森林"走走。 到"閱讀森林"走走很難不遇見牠們 。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從圖書館出來往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,走的是舒心愉悅的林茵步道 。 世紀大道規劃了城市裡難得的人行綠道 。 從 上圖東館出來,順著綠道沿世紀大道向北走,就到了上海東方藝術中心。 東方藝術中心的音樂廳、歌劇廳、演奏廳,由同一個入口進場後再分流,同時有節目演出時大廳非常熱鬧。 東方演奏廳設有333個座位, 視覺典雅漂亮 ,座椅也寬敞舒適。如果能靜靜的聆聽演奏就太好了。 演出中雖然館方工作人員不斷勸導,觀眾仍然靜不下來 。似乎只在上海交響團的捷豹音樂廳,才有過較好的聆賞經驗 。 上海博物館東館 上博東館前,世紀大道和楊高路交會的環島上,矗立著公共藝術 “東方之光”。 “東方之光”夜晚會七彩變色 俯瞰上博東館入口大廳 3月正展出日本 POLA 美術館印象派特展,大約下午四點入場,已經無須排隊,展廳內人潮少了。看了展覺得還好,但是不進去看不會知道。 沒參觀上博東館考古館但是聽了考古館策展人的講座 這個講座是一時興之所至在官網報名,演講的主題是 "一道光,一江水,一座城 "。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黃翔也是考古館策展人,所講的內容資料,剛好對應了這一趟參觀幾個上海史前遺址及博物館的經驗。 上博東館有我喜歡...

2025三月上海的文與花之旅@上海閔行文化公園:閔行博物館、海派藝術館、寶龍美術館+七寶老街

圖片
  這是 " 上海的史前遺址及關聯博物館  " 的遊歷紀錄之三 路線終點是閔行博物館 , 百度地圖比較細節真實, 這裡用 GOOGLE MAP 簡單示意相關位置 ,以及步行大概的距離。 事前計畫很好隨興變化也好 原先只計畫去閔行博物館 , 傍晚有時間體力再去七寶老街走走。 出發前查路線資訊時無意中看到 , 有人提到上海閔行區有座千年古寺「 七寶教寺 」,位置就在新鎮路漕寶路新鎮路口 (地圖右前方淺綠圖塊「万佛塔」處 )。我往閔行博物館時在漕寶路新鎮路口下車,有點好奇便走進寺廟看看。 小雨中,拍了佛塔沒再往裡走,出園區沿著新鎮路往北,先看到寶龍美術館,買票進去看了特展。展館出來隔壁就是海派藝術館,再連接著閔行博物館。 這樣行程太多了,一天連看了三館皆是意猶未盡。 七寶教寺 新鎮路上也有七寶老街牌坊,照片最左邊黃色房子即是七寶教寺園區。 這個才是正宗的 七寶老街牌坊 吧? 夜之七寶老街 兩顆大湯圓吃了太飽 , 湯圓一直泡在熱水中吃起來有點黏糊,倒是棗泥內餡香而不甜膩。 上海寶龍美術館 中國的大樓建築靠馬路前空地常用來做停車場 ,這在台北不會見到 。 美術館正門 進了大廳 , 天花板上掛的 ,是不是 美術館的吉祥物? 大廳延伸向裡 ,做了斜坡樓梯 ,中間坐墊區可以休息也可以當作活動場地 ,這是在許多藝術人文空間常看到的設計 。 階梯向下可到地下層展廳 ,照片盡頭處是 CAFE 。 另外有個簡餐廳 , 可惜今天時間排太滿 。 看看菜單吧 。 庄红艺 在 上海寶龍美術館 的 特展"萬花筒”,展出80餘件作品 這個特展需要購票,關於藝術家介紹,可以 參考官網 。 中央大作品:「光」 「光 」 的側照 作品遠看近看側看大不同 作品局部側照 美術館大廳撥放創作過程的紀錄片 作品完成的樣子 上海海派藝術館 海派藝術館大廳 窗外走去即是閔行文化公園 海派藝術館中庭景觀 石虎最後十年布面紙本重彩畫展 "十里玉見"拍的紀錄片非常好 , 藝術家談到自己的創作歷程與美學想法 。 在展廳之間的過道 , 建築設計師 留下約 4-5 平米透光小空間,放上兩張長板凳,牆上掛著屏幕撥放藝術家訪談紀錄片。觀賞者可以在此略為歇腳停息,是海派藝術館專業巧意的設計。 石虎的作品有很強的"人"的力量 ,時間不足沒能好好看有些在意 。 閔行博物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