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愛故我在@《燃燒女子的畫像》

《燃燒女子的畫像》(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,英語片名: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 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法國電影

本片描述十八世紀末女子們的愛情、婚姻、自由、藝術創作、以及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。即使在三百年後女性議題及處境已相對鬆綁的今天,,我們觀看影片之餘,仍同樣會思忖著這些人生基本命題的意義。

 

照片取自IMDb。劇情中畫家一幅珍藏不願公開的畫作,題名〈燃燒女子的畫像〉


重要的是愛、藝術與存在。

貴族之女艾洛伊茲(Héloïse拒絕畫家瑪麗安(Marianne繪製肖像,以抗議母親她與豪門議親畫家藉著陪伴她外出散步時相處的機會,側面觀察她而默默完成畫像

在電影播放約50分鐘處,出現了這部法國電影的關鍵對話。

艾洛伊茲看著畫中的自己,問畫家:「那是我嗎?」「你那樣看我嗎?」

瑪麗安回答:「不只是我。」「肖像畫有通則、慣用手法、概念。」

艾洛伊茲說:「你是指沒有生命?沒有存在感?」

 

欣賞一幅人像畫,我們如何「看到」畫中人的生命光彩?

賞畫時的導覽解說也許會這樣解釋:畫面中主人翁眼神……、姿態….,充分表現出主人翁的生命氣韻…….

「生命」也許我們知道,但氣韻、神韻是麼?我們如何「看見」?

 

這段對白中的「沒有存在感」有點令人費解,英文字幕翻譯為 no presence,而瑪麗安接下來針對 presence 有一段解釋,艾洛伊茲亦有所回應。這一小段情節是真愛與相知的起點,表面上看起來是衝突與不合,但是相愛的兩人一起越過關卡,絕望的愛情才能成為一生珍藏的記憶。

 

「存在感」是當前網路人際的流行語,在我的👉〈哲學之語群組討論〉,2021/11/27 朋友們一起聊了這個話題,若讀者們有興趣請參考👉在場與存在@存在感

 

 燃燒女子的畫像》影片欣賞,可參考台北市立圖書館家庭播映版



或看看相關文章

留言

  1. 我也覺得,兩位主角從這段“碰撞的”對話裡,開啟了對彼此內在世界的了解。不論是影片中的主角或是螢幕前的觀眾,之前的“看到”都著重於肖像畫一般的表象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從電影畫面,我的眼睛看不出來:碰撞之前和之後的肖像,情感的差異在哪裡?我想這就是電影和看畫的本身不同之處,如果我安安靜靜看著兩張畫,也許看得出一點眉目?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非看不可?藝術的道場:豊島美術館

2024 用 Google Blogger 的 Essential Light 主題輕鬆寫網誌

值得期待的愛媛県松山市單車之旅

我看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
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秋會期

2025三月上海的文與花之旅@廣富林文化遺址+上海辰山植物園

201910日本盛岡腳踏車一日遊

慢遊小豆島三個泡湯景點
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小豆島慢遊

Blogger 的網頁與文章有哪些不同